首页 | 学院概况 | 新闻通知 | 党建工作 | 教学工作 | 科学研究 | 师资队伍 | 学生工作 | 合作交流 | 招生就业 | 下载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通知>>新闻动态>>正文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莫斯科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2023年暑期专业实践成果展(一)
2023-09-12 23:40   审核人:

为了促进美术学专业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通过“学期+假期”的培养模式,提升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美术学专业组织开展“聚焦美育发展,赋能专业成长” 2023年暑期专业实践活动。各年级结合课程的开展进度,开展相应调研学习活动。2022级学生考察一个博物馆,重点研究馆藏精品、历史遗迹、文化脉络等情况;2021级学生调研一个美术馆或者知名书画家工作室,重点研究名家作品、地方民俗、民间美术等情况;2020级学生进行本科毕业论文专题调研,重点研究论文题目、研究基础及文献梳理。

在指导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学生们利用假期时间深入博物馆、美术馆等机构,深入开展实践活动,认真研习文献资料,·圆满完成了暑期专业实践活动。

经指导老师的遴选,美术学专业共选出优秀案例27例,一起来看他们的精彩成果吧!

案例一:指导老师:周欣 张毅

陕西历史博物馆调研报告

美术学22级3班 雷晨睿

陕西历史博物馆坐落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唐大雁塔西北侧,是中国第一座拥有现代化的设施的大型国家级博物馆,有着“古都明珠,华夏宝库”之称,藏品1717950件(组)。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不仅数量多,品类全,而且品味高,价值广。其中的商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汉唐金银器独步全国,唐墓壁画举世无双。

调研目的:通过对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唐墓壁画艺术的观摩与研究,了解唐墓壁画的时代背景,制作流程,以及代表性壁画的艺术特点。

调研过程:

1. 唐墓壁画的时代背景和制作流程

(1)唐墓壁画的时代背景

长安作为大唐盛世的煌煌帝都,咸阳塬上的唐十八陵及其周边的陪葬墓代表了大唐墓葬艺术的最高级别。由于目前禁止对帝陵进行考古发掘,因此以乾陵为中心、被授予“号墓为陵”的三大陪葬墓——懿德太子李崇润、章怀太子李贤和永泰公主李仙蕙就是目前唐墓壁画出土级别最高的墓葬,如著名的“阙楼图”、“客使图”、“马球图”等都是出自于三大墓中。

(2)唐墓壁画的制作流程

关于其制作流程历史上有多篇文献记载,说法大都相似。例如王仁波的《陕西唐墓壁画研究》中记录:“墙壁的画面做成后,在画面稍干未干时,画家们就开始起稿,用炭条在画面上勾勒。初稿做成后,还需经过修改才能定稿,在唐墓内常常发现有废弃不用的起稿线,例如懿德墓前墓室东壁、南壁的侍女像……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线条,起稿时的线条较细较淡,定稿时的线条较粗较黑……”

唐墓壁画基本都是由壁画结构,地仗层和画面层组成。其中画面层在壁画的最表面且最直观,可以直接反应出绘画意图和绘画水平。也有无地仗层的,乃直接作画,隋唐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制作工艺也更为成熟。先在支撑结构(土洞、砖室上)附着草拌泥层,再在上面涂白垩。到了明代在支撑结构上,依旧附着草拌泥层。但多数地壁加工粗造,混入麻筋的密度增大,再涂白垩。以便增加画面的晕染效果。壁画的制作工艺过程为:砌砖墙、其上涂以草拌泥层打平墙体,再粉砂质黏土加白灰拌以有机物(毛发等)制成白灰层,用做壁画的地层,又用石灰加水涂抹白灰层,以平整壁画,并粉白,再在其上施以彩画。所用的壁画颜料除灰绿色样品由于颜料层极薄,为能分析出结果外,其余样品均为矿物颜料。

2.代表性唐墓壁画的艺术特点

(1)《宫女图》(国宝级)

《宫女图》于1960年在陕西省乾县唐永泰公主墓出土,绘于墓前室东壁南侧,高176厘米,宽196. 5厘米。画面共有九位仕女,除一人着男装外,其他均云鬟雾鬓,发髻巍峨,有半翻髻、回鹘髻、惊鹄髻等,分别着小袖罗襦,上罩“半臂”,披帛结缓,胸微袒露,长裙曳地,穿云头履。为首一人,头梳高髻,披巾绕肩,双手挽中,交叉胸前,神情雍容端庄,目光侧视,似向对面一组宫女传情示意,显得身份较高,正率领其他宫女徐徐前行,侍奉公主安寝。宫女们分别掌持方盘、食盒、烛台、团扇、高足杯、拂尘、包裹、如意,彼此顾盼呼应,仪态万方。平淡的生活情节,经画家的巧妙构思,顿然妙趣横生。该图体现了大唐喜好秀丽丰满、华贵艳媚的女子的风尚,真实再现了唐代皇室贵族奢靡的生活状态。

艺术特点:风姿绰约,生动传神

场面宏大、保存较好,画中人物为9位风姿绰约的宫女。她们头梳高髻,肩披纱巾,长裙曳地,个个体态丰盈、婀娜多姿。宫女们或低语,或回顾,或凝神,神态被描绘得细致入微、生动传神。

《宫女图》中的女性服饰以衫、襦为主,上襦下裙,裙束襦外,上短下长。服饰领口以V形领居多,领口较低,与当时流行的低领轻罗纱相符;裙腰高系,提高了腰节线;长裙及地,仅露出云头履,使女性的身材显得更加修长、亭亭玉立。图中宫女所着云头履,外形似空中飘浮的云朵,履与裙所呈现出的曲线兼具柔美与动态之感。

此外,女扮男装在唐代成为一种新风尚。唐代女性发式多样,初唐时期以高髻为主,在视觉上改变了人的身体比例,使人物更加修长、苗条。《宫女图》中,为首的宫女及手持团扇的宫女的发髻就呈高髻式。手持拂尘、酒杯、方盒、如意的宫女们则将头发梳成了螺髻式。其手法是先用丝绦将头发固定,带垂脑后,再盘卷于头顶,其形似螺。此种发髻形式多样,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可将女性的仪容衬托得更加美丽,深受唐代女性的欢迎。

手持烛台的宫女发型呈反绾髻式。反绾髻式是一种双高髻发式,目的在于不使头发蓬松下垂,而从头的两侧各引出一缕头发向脑后反绾,然后高耸于头顶。它流行于初唐,与唐人的审美标准相契合。

动静结合,气韵十足

《宫女图》虽是静止不动的,但是通过宫女们回首、低语、凝望、沉思、凝神等一系列看似平常的举动,让人感到那一刻是不同寻常的。动静结合,意境高深,别有一番韵味在其中。

群像式的构图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平列式构图方式,人物分布错落有致、疏密得当,具有节奏感。画师从人物正面、侧面的不同角度进行刻画,避免了画面的单一性和重复性,使人物姿态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造型优美典雅、刻画主次分明、画面生动活泼。

(2)《狩猎出行图》(国宝级)

《狩猎出行图》于1971年出土于章怀太子李贤墓,原图高近2米,长近9米,绘制于墓道东壁,是气势壮观的巨幅精品。整幅画面以50多组鞍马人物为中心,呈现了墓主人率领几十骑人奔驰行进在林木繁茂的山道中外出狩猎的壮观景象,场面宏大,气势磅礴,具有很强的动感,画工以洒脱自如的画笔,通过线条色彩,把人物活动的姿势和马奔驰的体态,描摹得栩栩如生,气韵生动,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同时,画面将游猎出行场面,安排在山道林木间,构图精巧,有藏有露,富于变化,远山近树,疏密有致,俨然是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卷。

艺术特点:恢宏大气

章怀太子墓从墓道入口至墓室后壁总长71米,在墓道及墓室壁上共绘有54幅壁画,约400平方米。《狩猎出行图》位于墓道东壁,由于画面巨大,人们揭取时将其分割成了四块。宽大的墓壁上描绘出山间野外声势浩大的狩猎出行场面。整个画面布局虚实相间、疏密有致,疏处不显其空,密处不显其乱。中间密集的人马队伍,通过马匹颜色、人物服色的变化,形成了有节奏的动感。人物动作、表情不同,彼此呼应。马蹄嗒嗒,旌旗猎猎,人马喧闹着从山林中穿过。

《狩猎出行图》绘制时使用木枝起稿,起稿时主要是安排布局和大致轮廓,人物的头部多画一圆圈。从残存极多的起稿线痕迹来看,定稿时形状、位置的变动非常大,甚至完全改变,如最后五棵树那一片区域,起稿线画的是几位骑马的人物,定稿时将人物取消变为骆驼。作为填白的山石,均为一笔画出。笔法流畅、自然。

《狩猎出行图》是唐代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全画犹如一曲优美的交响曲,呈现出大唐壮观的出猎景象。

布局高超

狩猎队伍以青山松林为背景,树木山石,使画面深幽空灵。画面人物有的臂上架着猎鹰,有的马上带着猎豹、猞猁,有的持旗,有的挥鞭,携弓带箭,向前疾驰飞奔;后面的猎骑则不甘落后,奋力追赶。画面最后用苍劲的枯笔绘出五棵挺拔苍劲的大树衬托出林荫山道古木森森,与殿后的两匹辎重骆驼形成有藏有露的关系。画师们匠心独运地借用墓道斜坡,通过巧妙的构图布局和气氛渲染,使这支出猎的众多人马,从古木参天的大道呼啸而出,奔向山坡,营造出一种漫山遍野人喊马嘶的恢宏气势。

《狩猎出行图》多用中锋勾勒,线条一笔绘就,从头到尾圆浑、劲挺。画面用笔精妙入微,以流畅富有生气的简洁线条,突出刻画了人物的神态。人物造型饱满,表情传神,树石山坡设色明净。画师随对象作不同处理,如画旗帜用平涂,画人物面部、服饰则用晕染。画中人物鬓发及胡须的用笔,精细不乱,韵味有余。

调研结果:

唐代墓室壁画是唐代绘画史上的一朵奇葩,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璀璨明珠。尤其在西安地区发掘的墓葬中,有众多精美壁画。这些陵墓选用当时最好的画师创作壁画,代表了当时最精湛的绘画水平,并基本体现了唐代各时期的特征。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收藏唐墓壁画数量之多、等级之高、保存状态之完好,时间序列之完整,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绝无仅有,广泛涉及唐代社会历史、文化、艺术领域,具有“补史”“证史”“写史”的重要意义。

南京明城墙调研报告

美术学22级3班 王佳晴

南京明城墙包括明朝京师应天府(南京)的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墙,今多指保存完好的京城城墙,是世界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南京明城墙始建于元朝至正廿六年(1366年),完工于明朝洪武廿六年(1393年),历时达28年,动用全国1部、3卫、5省、37府、162州县,共28万民工,约3.5亿块城砖,终完成四重城垣的格局。

南京明城墙的营造一改以往取方形或矩形的旧制,在六朝建康城和南唐金陵城的基础上,依山脉、水系的走向筑城。得山川之利,空江湖之势。南以外秦淮河为天然护城河、东有钟山为依、北有后湖为屏、西纳石城入内,形成独具防御特色的立体军事要塞。其中京城城墙长达35.3千米,现仍完整保存25.1千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墙,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并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大城墙,而京城外的外郭城墙更是超过60千米,围合面积逾230平方千米,为世界历史之最。

南京明城墙高坚甲于海内,是中国礼教制度与自然相结合的典范,也是古代都城建设的杰出代表,其筑城技术达到中国筑城史上的巅峰,是东亚筑城技术的典范。作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其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均无法与之比拟,是继中国长城之后的又一宏构。

1956年10月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作为“中国明清城墙”项目的牵头者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南京明城墙堪称中国城墙代表作之一。明城墙在南京的玄武湖边、秦淮河旁连绵起伏,人们可以拾级而上,登高望远。南京城墙博物馆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地方城墙专题类博物馆。

我们从南京城墙博物馆的大门进入到一个玻璃展厅,正在好奇哪里能看到城墙的时候,解说员带着我们下了电梯,一座巨大的地下展馆映入眼帘,好一个“旷世城垣”!12000平方米的馆内,展品众多,展陈形式多种多样。那些安静躺在玻璃柜里的古城砖映射出岁月的光辉,烧制在古城砖上的铭文仍然清晰可见。解说员以图解说,择土暖水、练泥压泥、装窑烧窑、窨水开窑,每一块砖都饱含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辛勤汗水。在南京城墙博物馆里的展品,向观展的人们展开了一幅南京城发展历史的宏伟画卷。

那满壁的古墙砖,一砖一石尽是往事。我明白了南京城墙博物馆存在的意义,它充分挖掘了南京明城墙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示了南京明城墙保护体系,体现了重要的文化遗产价值。这是有故事的城墙,更是有意义的博物馆。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调研报告

美术学22级3班 王瑞馨

2023年7月15日,我同三五好友一起来到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跟随讲解员的脚步,了解到远古的遗迹。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的一家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之一。博物馆涵盖了新石器时代、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我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参观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中的一些馆藏精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唐·镶金兽首玛瑙杯〉

它也是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兽首玛瑙杯造型写实、生动,静中含动,极富艺术感染力。从选材、设计到工艺,都可称为唐代玉雕艺术的精品,是至今所见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这件作品融合我我国古代匠人的心血与智慧,也展现出我国古人的工资精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的创作能力不局限于时间,环境以及工具等硬性条件的影响,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接下来展示的是第二件(西周·旟鼎)

旟鼎为西周早期的文物,1972年出土于陕西省眉县杨家村。通高77厘米,口径56.5厘米。鼓腹,敛口,折沿,立耳,柱足,沿下和足上饰竖扉和饕餮纹。旟鼎内壁共铸铭文四行,28字,大意是说:某年八月初,王姜将原赐予师栌的土地收回,转赐给旟,旟便做此鼎纪念。铭文反映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土地占有制形态,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实物资料。

西周,西周国家实行分封制,为巩固奴隶制统治,周天子居于至高无上的支配地位,其王位是由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各地诸侯,诸侯的任务是服务周天子,为其捐钱捐物,出兵等等西周实行较为严格的等级制。西周的土地制度为井田制,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度,王是最好的土地所有者,可将土地随意的分封或者赐予他的下属,也有权力将其收回,臣属则只有徒弟的使用权,必须听令王的命令。

《狩猎出行图》是1971年陕西乾县李贤墓出土。原图揭取时分为数幅,画面以青山松林为背景,四十多个骑马狩猎者携弓带箭或持旗或持驯豹鞭,簇拥着主人纵马驰向猎场,殿后的还有两匹负重骆驼,构图气势磅礴,宏伟壮观。是唐墓壁画中上乘杰作。

陕西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正是这种文化的积淀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而被誉为古都明诛,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则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国,即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其中三大古国文明皆有中断,唯有我中华文明未曾中断,一直绵延至今。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教授曾说:后人对中华文化遗产,应抱以敬畏之心,赞颂之意,骄傲之情,欣赏之趣,而许守护之职,关爱之意,学习之心。

(文案:石洁  审核:梁卫民)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莫斯科艺术学院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朝阳大街中段渭南师范学院逸夫楼6层    联系电话:0913-2133055    邮编:714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