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艺术学院开展在校生与赴俄深造毕业生结对帮扶线上“云读书”活动,充分发挥两地教育资源优势,实现教育互补。
活动过程中,同学们通过视频会议、微信平台交流等方式共同阅读中俄经典文学作品、艺术理论书籍等,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交流了对书籍的理解和感悟。
赴俄深造毕业生程芝琦 音乐学231班曾會理
《红岩》

书籍简介
《红岩》是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红色经典长篇小说,以1948年至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为背景,聚焦国民党统治下残酷的地下斗争。作品围绕地下党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激烈对抗展开,塑造了许云峰、江姐、成岗等众多共产党人形象,刻画他们在渣滓洞、白公馆等集中营里遭受严刑拷打、威逼利诱,却始终坚守信仰、宁死不屈的英勇事迹。他们在狱中组织越狱,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最终迎来革命胜利的曙光。该书展现了革命者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交流过程

读后有感

赴俄深造毕业生刘睿琦 学前教育231班林子月
《我的阿勒泰》

书籍简介
我的阿勒泰是李娟创作的经典散文随笔集,全书围绕新疆阿勒泰地区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与生活百态徐徐展开。李娟以细腻、质朴又灵动的笔触,书写了她和家人在阿勒泰的生活故事。从开杂货铺的琐碎日常,到跟随牧民一起转场的艰辛与欢乐;从乡村市集的热闹喧嚣,到邻里间的暖心互动,每一个故事都鲜活生动,充满烟火气。
在平凡又真挚的叙述中,李娟不仅表达了对自然、对家乡的深切热爱,更体现出对生命、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在艰苦的环境中,当地人民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忱与乐观,这种精神透过文字传递出来,深深打动了读者。她的文字清新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凭借着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真诚的情感流露,让读者领略到边疆地区独特的魅力,成为对边疆人文自然的生动记录。
交流过程

读后有感

赴俄深造毕业生潘元元 学前教育231班张倩钰
《战争与和平》

书籍简介
《战争与和平》是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典巨作,以19世纪初俄国为背景,围绕四大贵族家庭展开,描绘了战争与和平时期的生活。书中既有奥斯特里茨、鲍罗金诺等战役的残酷,也有贵族舞会、乡村生活的美好。通过安德烈、娜塔莎、皮埃尔等鲜活人物,展现他们在战争与和平中的成长、爱情与理想追求,深度探讨人性、社会与历史,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文学瑰宝。
交流过程

读后有感

赴俄深造毕业生王毅彬 美术学232班吕硕垚
《火鸟之地》

书籍简介
本书主要描述了987年至1917年的俄罗斯文化,内容涵盖艺术、文学、舞蹈和音乐等诸多领域。追溯了俄罗斯艺术和建筑的发展历程,从基辅诸多大教堂和宫殿的建造,到莫斯科的崛起和克里姆林宫的兴建;精巧地重塑了伊凡雷帝、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大帝的传奇故事,以及他们对俄罗斯的影响;生动讲述了19世纪俄罗斯惊人的艺术成就;描述了在20世纪的先锋派运动中,夏加尔、尼因斯基、季阿吉列夫、斯特拉文斯基等艺术家对整个世界审美的改变。
交流过程

读后有感

赴俄深造毕业生张俊 学前教育242班王梓宇宸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书籍简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鲜活地塑造了一位在白色恐怖下,给地下工作者打探消息、送情报,在危险时刻救下革命者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其鲜明的主题也使人心灵震撼:一个人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革命者只有在不断斗争中才能百炼成钢,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交流过程

读后有感

赴俄深造毕业生乔钟锐 学前教育243班宋明轩
《安娜·卡列尼娜》

书籍简介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一1877年。作品由两条既平行又相互联系的线索构成:一条是安娜与卡列宁、伏伦斯基之间的家庭、婚姻和爱情纠葛;一条是列文和吉娣的爱情生活及列文进行的庄园改革。这两条线索看似泾渭分明、齐头并进,其实互为表里、相互印证,一方面涵盖了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以及广袤的俄国乡村,还原了一个完整而逼真的俄国社会全貌,另一方面也清晰地展示了托尔斯泰本人,或者说每个人的人生中都必将遇到的精神危机及其背后的原因。
交流过程

读后有感

此次“云读书”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展现自我的平台,也让大家体会到了阅读的魅力。在学习探讨的过程中,在校生了解了赴俄毕业生在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的学习生活,对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规划。赴俄深造毕业生回忆起母校的点点滴滴,缓解了思乡之情,为留学生活增添了新的色彩。莫斯科艺术学院将进一步拓展结对帮扶活动的内容与方式,为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底蕴的优秀艺术人才贡献力量。
(文案:段菲 严文迪 审核:叶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