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繁荣发展我们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推动社科普及工作深入发展,进一步加强社科普及平台建设,持续扩大社科普及工作的参与度和覆盖面,不断提升社科普及工作水平。经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决定命名我校“秦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普基地”等33家单位为第四批“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希望被命名的各社科普及基地,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切实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要进一步完善基地的社科普及条件和功能,注重运用信息化和新媒体手段,不断提升科普实效;要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在传播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思想,弘扬人文精神,打造人民群众精神家园,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养,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充分发挥“示范、带动、辐射”作用,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奋力谱写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作出新的贡献! 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秦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普基地是依托于渭南师范学院“非遗”传承研究团队,在2016年12月成立的渭南师范学院大学生老腔剧社和2017年12月成立的渭南师范学院大学生老腔剧社的基础上,于2019年8月8日经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批准成立的。基地现有专兼职科研人员26人,在基地主任杨军燕教授的带领下,目前以:秦东“非遗”皮影戏传承研究(杨军燕、谢芳、谭博负责);秦东“非遗”锣鼓艺术传承研究(陈波、王琦珩负责);秦东“非遗”音乐舞蹈文化艺术研究(高立雄负责);3个主要研究方向和团队为重心。基地立足于秦东地区,以弘扬地方传统文化为使命,以传承、展示、研究地方“非遗”文化艺术为己任,将高校教学和地方文化艺术资源相结合。开展“非遗”科普系列展演和学术交流等活动160余场。
在秦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普基地的影响和带动下,基地团队与渭南市多所中小学及社会团体合作,在校外成立老腔剧社6个,其中老腔娃娃社团5个,分别包括渭南市初级中学师生团22人,北塘实验小学20人,桃园小学18人,大荔县官池小学30人,华阴市药厂小学22人;社会团体2个,其中渭南市社会团11人,华阴市社会团9人。大学生老腔剧社和大学生老鼓队成立以来,参加各类演出和学术交流160多场,先后被中央电视台10套、中央财经电视台2套、陕西电视台、河北卫视、湖北卫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网、今日头条等百余家新闻媒体报道。
2020年秦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普基地成员在杨军燕教授的带领下,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国乐进课堂”科普展演、“非遗”采风调研、科研项目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秦东鼓舞编排、“非遗”传承实践教学及排练等各项非遗科普相关工作。虽受疫情影响,但基地成员齐心协力一系列活动有序开展,参与单位、受众群面较广,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2020年1月,基地主任杨军燕教授受湖北卫视中国农民春晚导演组邀请,带领渭南师院大学生老腔剧社参加湖北卫视中国农民春晚,表演老腔创新曲目《给你一点颜色》,2020年11月,基地主任杨军燕教授受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微纪录片《江河情缘》摄制组邀请,带领基地团队成员赴华阴市双泉村拍摄华阴老腔,以上活动被湖北卫视、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报道,反响较大。此外,基地在2020年开展的多场“非遗”科普展演中,参与群众达1000多人,合作单位30余家,其中“非遗”节目表演、专家致辞、聘书颁发及锦旗赠送仪式、书法家题字、“非遗”传承拜师仪式、“非遗”科普等环节,当地镇政府和学校为秦东非遗基地老师授予聘书和锦旗,“非遗”拜师仪式上青年学子向“非遗”传承人行敬茶礼,这一特殊仪式意义深远,令人起敬。
各项展演、学术交流活动的成功举办体现省社科联、学校领导对秦东非遗文化传承的支持和重视,发挥了我校特色学科在秦东地区非遗传承大中小一体化教学实践中的引领作用,助力于秦东地区文化艺术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有效地推进了民间社科普及多元化的建设,让更多的大、中、小学师生及社区群众参与到“非遗”文化的科普、传承和弘扬队伍之中。
秦东非遗科普基地成员参加2019年渭南市新年音乐会演出后
与渭南师范学院校长赵曼合影
2020年10月30日上午,我校副校长卢爱刚陪同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副校长邓海一行来我院调研
2020年6月18日基地在渭北葡萄园举办“非遗扶贫,魅力三贤”文艺扶贫成果汇演
镇政府领导为科研处王双喜处长和基地负责人颁发锦旗
聚焦央视大舞台新创《丰收》老腔戏——渭南师范学院大学生老腔团队
师生参加央视节目拍摄
2020年1月6日秦东非遗科普基地大学生老腔剧社师生赴湖北卫视中国农民春晚录制节目以及接受采访
2020年11月1日至2日,秦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普基地师生受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微纪录片《江河情缘》摄制组邀请赴华阴市双泉村拍摄华阴老腔
秦东非遗科普基地大学生老鼓队参加2020年渭南市新年晚会